72年,中国电力产业是怎样走出国门的?

 

1878年凭借电力点亮的第一盏民用照明灯在英国约瑟夫·斯旺的私人住宅替代了昏暗的烛火;2021年,来自中国的智能电网系统正连接着欧美大陆数亿家庭的夜晚生活。

 

恰逢国庆,72年来中国电力产业已经从依赖设备进口,转变为全球贸易的一匹黑马 ,有哪些标志性事件?为什么我们可以从设备进口市场转变为出口地?今天我们就从几个行业事件,一窥电力产业的“中国制造外贸史”。

 

TRIAL TRIP

一、试航

 

中国电力出海,早于加入WTO

 

WTO是外贸绕不开的标志性事件,但早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可以找到中国电力出海的几条线索:

 

标志事件:1964年,首个海外电力援助项目

 

印在几内亚货币背面的金康水电站

 

几内亚金康水电站是被几内亚印在货币上的大型电力工程,也是中国海外电力建设项目的开端。对外电力工程承包一直是设备采购的主力军,尤其是以EPC为主的承包项目,往往会衍生大量采购需求,这一规律直到今日仍然适用:

 

2013-2017年的五年间,因海外采购商、项目承包商等直接采购而产生的出口总额为85.3亿美元(以电力设备为主,其中包含电力技术出口22.5亿美元);同期,因海外工程承包带动的出口总额为228.9亿美元(以电力设备为主,其中包含电力技术出口51.2亿美元),后者几乎是前者的3倍之多。

 

相关事件:1983年,中国电力技术进出口公司成立

 

建立之初的电力进出口企业,主要服务于进口业务。因当时国内用电需求与日俱增,但国内对超高压、大电网的生产能力和质量都不容乐观;

 

从一篇来自1997年的电力外贸经营刍议显示(*),当时的私有化电力设备企业在对外贸易上要依仗两大支柱:一个是依靠国内仅有的30多家具备国际招标权的企业,来发展与国外采购客户的关系;二是依靠劳务输出来弥补产品能力上的不足。

 

DEPARTURE

二、出海

 

技术沉淀真正打开外贸市场

 

2000年后,中国电力产业作为民生项目得到了重点发展,以人均用电量(kWh/人)作对比:1988年人均用电量为491,而2008年为2599、2018年为5012,几乎是十年翻一番。

 

标志事件:2008年,全球最高电压等级输变电试验示范工程投运

 

晋东南——南阳——荆门交流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于2006年启动、2008年投运,标志着国内电网生产、研发领域的领先地位,除此之外在水电、煤电及新能源领域也完成了从进口到国产化、技术由落后到领先的转变。

 

其中全国清洁发电装机增长较过去增长4600倍,风能发电装机数量处于全球第一,可以说这都是国内电力产业设备出海的“案例名片”,为设备出海创造了产地品牌优势。

 

广袤的国土面积让国内特高压输变电技术变得尤为重要

 

相关事件:2013年,一带一路≠落后产能转移

 

有了技术上的积累,外贸则变得水到渠成,截止2014年底,中国电力企业出口市场已涵盖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亚洲、非洲、南美、欧洲及中东都能看到中国电力设备的身影。

 

同期,GREENGRID便在巴西成立办事处,并投资运营了巴西国家干线电网项目。

 

采购自GREENGRID的电力设备在施工现场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提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国家化解决思路,让行业发展重点,从过去容易被误认为落后转移的电力项目承包、基建投资模式,转移到加强海外本土化交流、注重技术研发与价值体验等诸多方面,以便打破国内电力设备企业”便宜就是竞争力“的恶性循环。

 

对传统外贸的直接影响,则是要为海外客户提供专业的供应链管理的同时,更要在此维度上提供深度价值链管理服务,以此提高中国电力企业在全球市场的价值链地位,为中国电力出海争取更多优质市场。

 

NEW WORLD

三、新大陆

 

新冠疫情加速全球贸易生态重新洗牌

 

近年最大黑天鹅“新冠“的出现,让全球贸易一扫往日的春光灿烂。

 

但就像驶离计划航线的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新冠对全球贸易固有生态的冲击,反而加速了市场生态的重新洗牌。

 

GREENGRID价值链管理平台正是依托国内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在2020年全球贸易大洗牌的市场机遇下,凭借业务线上可视化服务快速占领海外的市场,并凭借VCM管理系统,为海外采购商提供包含系统解决方案、在线下单、研发设计、智能制造、在线通关在内的一站式线上采购体验,这一优势在疫情期间传统采购业务链路受阻时显得尤为突出,也令初次体验价值链管理服务的海外采购商印象深刻。

 

 

如今,将GREENGRID的价值链管理系统作为项目采购的首选方案的海外采购商遍布全球80余个国家。但相比中国电力产业72年的发展历程,GREENGRID平台仍是一家年轻的企业。


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无论是探究业务策略或行业发展,我们都明显感知到中国智造在全球市场正逐渐展露锋芒:无论是基于行业技术沉淀的智能电网、新能源系统解决方案,还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价值链管理系统(VCM),已经成为GREENGRID向全球市场输出中国智造的核心竞争优势。

 

此刻回首,我们无法否认中国电力产业海外竞争优势是建立在中国电力从业者们72年“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奋斗精神之上。

 

驻足眺望,如何充分发挥行业优势,通过深度技术服务实现跨境合作共赢已然成为今天的新课题,GREENGRID将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凭借深度价值链管理理念书写新的答卷。

 
 

参考文献

1.段雯娟,中国电力“走出去” 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秘书长胡卫平谈新能源国际化发展,【J】,地球,2015,72-73,72-73

2.雷云,云南电力外贸经营刍议,【J】,云南电业,1997,28-29,28-29

3. 马光文;王黎,加入WTO对我国电力行业的影响与对策,【J】,四川水力发电,2002,105-108+120,105-108+120

4. 高明,“一带一路”开启“电力出海”新篇章,【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5,98-99,98-99

5. 白玫,新中国电力工业70年发展成就,【J】,电器工业,2019,18-26,18-26

News.

行业资讯